ID: 22331396

21《 外国诗二首》(课件+教案)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8888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外国诗二首,课件,教案
    (课件网) 20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诗中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语言运用: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思维能力: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及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年),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 走近作者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整体感知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再读诗歌,说说每层的大意。 第一节:诗人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二节:诗人做出选择。 第三节:诗人对未选择的路仍有留恋。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既指自然界之路,又指人生之路。 细节探究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路。 “荒草萋萋”的路为什么更加诱人、美丽? 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 这条路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人生的路只能选择一条,一旦选择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和无助。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写未选择的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中带着一丝惆怅。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写法探究 象征与比喻 象征: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 比喻:一种修辞手法;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