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核舟记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 B.盖/大苏泛赤壁云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其船/背稍夷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核舟记》记的是一件工艺品———核舟。核舟虽小,然而其上物、人、文、景皆备,令人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聪明才智。 B.本文先介绍核舟整体,突出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然后写局部,先介绍核舟的中间部分,这是雕刻品视觉上的主体部分;随后介绍船头的三个人物和船尾的舟子。最后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章。文章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方式,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和说明,详略得当,层次井然。 C.本文既是一篇简洁、严谨的说明文,又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小品文。文中诸多细节,作者不仅处理得井井有条,准确细致,而且笔触生动,韵味十足。 D.本文被誉为说明文中的杰作,不仅因为作者说明的语言功力了得,寥寥数语,便使文章顺序井然;而且文内许多笔触细腻饱满,牵动人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大苏携友泛舟赤壁的精神气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能以径寸之木 箬篷覆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轩敞者为舱 D.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 B.其两膝相比者(比较) 矫首昂视(举)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左手倚一衡木 B.珠可历历数也 C.佛印绝类弥勒 D.矫首昂视 二、填空题 7.文章中心 《 核舟记 》是事物说明文,使用 、 、 的空间顺序和 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 。 三、语言表达 8.加入下面其中一个小组,完成“我来说‘奇巧’”交流活动的发言。 第一组 小林:核舟上最奇巧的是雕刻的物品。如“珠可历历数也”这个细节,你瞧,桃核做成了船,船上有人,人的手上还有念珠,珠子颗颗分明,船、人、珠子,细中有细,美中有美。你还能在本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快来加入我们小组,和大家分享美的感受吧! 第二组 小涵: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才叫奇巧呢。你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么小的一个桃核上竟然能雕刻人物,还能雕刻出“执”“抚”“指”这些各具特点的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你愿意和我们一起欣赏吗? 第三组 小文:核舟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最能体现“奇巧”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我发现船头的三个人和船尾的两个舟子并不是孤立的两个画面,他们通过“烹茶”这个细节紧紧联系在一起。核舟的整体美感还表现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这个话题吧! 9.作者为什么不按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介绍核舟,而先从中间部分讲起呢? 四、综合题 10.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发热议。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