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第15课 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要求】 1.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学习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2.体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好处,分析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 3.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分析标题“驿路梨花”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析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揣摩课文某些语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83年起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并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作有电影剧本《芦笙恋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等。 作者从1950春随军进入云南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出狱后,作者面对云南边疆纯朴的少数民族,想起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不禁产生了歌颂他们的想法。于是,一篇名为《驿路梨花》的散文就诞生了。 2.我的检测 (1)注音 撵(niǎn) 竹篾(miè) 驿路(yì) 修葺(qì) (2)释义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 修葺:修理(建筑物)。 晶莹:明亮澄澈。 简陋:简单而鄙陋。 (3)填空。 ①《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他在本文的结尾引用了宋代著名诗人 陆游 的诗句“ 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 照应题目 的作用,在内容上起 深化主题 的作用。 ②本文在结构文章、编织故事上的最大特色是 在顺叙中追溯往事 ;从结构上看,课文是按 时间先后 顺序组织材料的,但从 小茅屋的来历 来看,课文又是按倒叙组材的。 (4)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出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为小茅屋做过什么?(教材“思考探究”一) ①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②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瑶族老人及其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 2.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08段):写发现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段):写寻找小茅屋主人。 第三部分(第37 段):赞美助人为乐的精神。 3.概括文章主题。 通过记叙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文章开头写了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1)文章开头描写山峦。“挨”“延长”“消逝”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暮色”表明时间。(2)衬托出“我们”的着急心情,为小茅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2.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小茅屋的陈设?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描写?这表现了小茅屋主人什么精神? 明确:(1)从屋内布置和屋内外告示来写。屋内有大火塘、大竹床、大竹筒等生活急需品,屋内外贴有迎客的字、为客人提供服务的文字。(2)说明小茅屋主人为人服务,不只真诚热忱,而且细致周到。(3)这表现了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在句子空格填上合适的词语,并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多媒体出示)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排比) 2.如何在顺叙中追溯往事?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