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5913

【高效课堂】20.井冈翠竹 同步探究导学案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20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效,课堂,井冈,翠竹,同步,探究
  • cover
(2025年春季)第20课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要求】 1.朗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段含义,掌握寓情于物写法。 2.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体会重点语段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2.品味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文章寓情于物(以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家。其代表作有《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等。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作品诗意盎然。 2.我的检测 (1)注音。 深坳(ào) 梭镖(biāo) 稠密(chóu) 鬼哭狼嚎(háo) (2)释义。 摇撼:摇动或动摇。 殷切:深厚而迫切。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郁郁苍苍: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3)根据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第3段中“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一句,说明毛竹的革命属性,不同于其他竹子。( × ) B.第13段中“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 ) C.第6段写竹筒的意义在于说明井冈翠竹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 ) D.第7段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老一辈革命家从此出发,担起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事业。( √ )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 1~2 段):描写竹子的外形。(神采) 第二部分(第 3~9 段):写描写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作用。(神勇) 第三部分(第10~12段):描写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成果) 第四部分(第 13段 ):总结全文,赞美井冈山的竹子。 主题:记叙了井冈翠竹的外形和功绩,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贯通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2.第1段:联系下文,说说井冈山的毛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明确:它的外形使人难忘,它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使人难忘。 3.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井冈翠竹? 明确:外观、用途。 4.第6、7段:回忆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通过具体的事例,如竹筒饭、毛委员和朱军长挑粮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了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这一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和伟大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②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它们即将奔赴各地支援建设、继续发挥作用的殷切期盼,展现出作者对竹子无私奉献精神的歌颂,同时饱含着对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国家发展助力的美好愿景。 5.第8段层层推进,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 明确:表达井冈山人民的坚贞不屈。 6.第11段中四个“一天比一天”,描摹出一番怎样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①描摹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②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井冈山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鼓足干劲、将竹子砍伐并送出的劳动场面。 7.第12段一连串的动词(滑、转、流、挤、走)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体现毛竹投身新时期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表现毛竹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研读语句,体会修辞 1.第2段: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毛竹的形与神。 2.第5段首句:运用反问,表现人民对翠竹当年丰功伟绩的记忆之深,同时引起下文。 3.第8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写出翠竹的勃勃生机,表现其顽强、旺盛、永不屈服的生命力。 4.第12段: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