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上20《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雾”、“梁”等生字。 思维发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的淘气、顽皮以及雾散后景物的变化。 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字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雾的淘气、顽皮的特点。 2.难点: 理解雾把事物藏起来后景物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讲解形声字“雾”并介绍雾的形成、图片显示不同地区的雾,同时提问图片中的雾在哪里?(在山上、在森林里、在城市、在农村)过渡到课文中的雾在哪里? 二、生词我会读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我会读带拼音读生词:请你跟我一起拍(淘气 于是 变暗 海岸 房屋 街道 桥梁 甚至 一切 躲藏 散步 消失 ) 3.生词挑战去拼音后的生词(火车火车哪里开?哪里坐姿端正哪里开。) 三、品读长难句 1.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6个生词藏在一个长难句中,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顿号和逗号停顿长短的区别,重读“一切”“什么”“都”) 2.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河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注意连接词语的“连同”,指导学生在“连同”前稍作停顿) 3.两个长难句对应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可以让学生适当发挥想象。 四、初读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雾把什么藏起来了?用横线画出来。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4.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5.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朗读要求:尝试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五、体会大雾时的情景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2.交流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第3自然段。(于是,他把……无论……还是……都……) (2)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交流第4自然段。 老师引读。(于是,他把……四周变暗了,无论……还是……都……) 4.交流第6自然段。 句子中为什么要用“甚至”?(所有的东西不管大小都被雾藏了起来。) 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5.交流第7自然段。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读句子。 (2)男女生比赛读。 (3)雾把自己藏了起来,很多东西都露了出来,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指导时应该注意打开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路,尽力表现雾的淘气,试着说出童趣来,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 六、补充阅读,感受趣味。 卡尔·桑德堡《雾》 雾来了, 踮着猫的细步。 他弓起腰蹲着, 静静地俯视海港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当中,我们不仅帮助水找到了雾孩子,还跟着雾孩子一起去了海上,感受到了它去到海上以后发生的景色变化,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雾孩子把城市、和自己藏起来以后又会有怎样神奇的景象。 板书设计 20.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 藏起事物 → 景物变化 大海 → 模糊 天空 → 阴暗 …… 雾散 → 美丽、奇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