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5单元导语 探究:学习第15课,探究为何中国进入近代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之战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三、开眼看世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实证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主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时空坐标 英国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更加强烈,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侵华的帮凶 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并联系所学内容,完成表格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 中国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科技 对外 社会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化 坚船利炮、热兵器 军事落后、冷兵器 启蒙思想;近代科技 长期保持较为宽松稳定的局面 矛盾激化、起义频发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 1792-1794年之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探究:马戛尔尼访华的“礼仪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 传统农业文明 VS 新兴工业文明 “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 中国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40 1839 1842 1843 1844 1856 1858 1860 时空观念 鸦片战争始末 《北京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勾画基础知识。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自乾隆后期起,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便向中国走私鸦片。据统计,输入中国的鸦片,1800年至1820年平均每年为4200箱,1821年至1829年平均每年为1.9万箱,1830年至1840年平均每年为2.4万箱。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嗣后来船,永远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二、两次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