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9957

6.24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71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24,八年级,语文,初中,学年,2024-2025
    24 唐诗三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老妪( ) 幽咽( ) 怒号( ) 挂罥( ) 倚杖( ) 突兀( ) 伐薪( ) 两鬓( ) 2.文学常识填空。 (1)《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 ,自号 ,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他的诗歌多收集于《 》。 (2)《卖炭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字 ,号 。 3.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C.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D.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4.默写句子。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 。 (2)《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 (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 。 (6)《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诗句是: , 。 (7)《卖炭翁》中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诗句是: , 。 课内精读 5.古诗词知识梳理及训练。 (一)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主旨】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要概括老妇人一家各自的遭遇。 (2)诗题为《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老妇人,为什么?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吏夜捉人”表明当时的社会黑暗和官府的征兵无度。 B.“怒”“苦”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差役的横征暴敛和老妇人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 C.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翁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全诗抨击了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第一节:秋风破屋→心苦痛惜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第二节:群童抱茅→无奈痛心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三节:破屋漏雨→忧思苦痛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四节:祈求广厦→忧国忧民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5)这首诗与《石壕吏》在主题上有什么异同点?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描述开篇,用想象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B.“长夜沾湿何由彻”语义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