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0740

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设计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7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
  • cover
六下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难点: 1、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会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一)“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教师节、护士节、母亲节……”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 (二)读一读下面的关于节日的诗句,说一说分别指向哪个节日? 1、描写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描写元宵节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描写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描写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描写端午节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描写七夕节 长恨歌 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描写七夕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描写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三、写作思路点拨: 1、审读题目,明确内涵。 抓住两个关键词:“家乡”和“风俗”。“家乡”限定了写作的地域,意味着不能写“他乡”;当然,“家乡”不一定只指自己所住的村子、街道,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所在的镇、县、市等。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 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有几十天,但作者只选取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几件事来写。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着重选择一个方面,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和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可以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或者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以写家乡的奇人俗事等。 3、抓住特点,细致描绘。 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有的风俗喜庆,有的风俗庄重,有的表达思念,有的传递孝道。不同的风俗表达的内容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抓住想要表达的风俗活动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