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 1.2认识工程 核心概念:(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5、6年级12.1技术与工程创 造了人造物,技术 的核心是发明,工 程的核心是建造———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常由多个系统组成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了解到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 2.科学思维: 能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能根据阅读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通过比较和推理能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探究实践: 通过阅读案例认识到工程建设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建设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唤起学习工程的兴趣,激发做一名小小工程师的愿望。 4.态度责任: 在阅读和讨论中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心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建设的艰巨与复杂,归纳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2.难点:根据四大工程案例分析工程与技术的关系。 教具学具 1.为学生准备:港珠澳大桥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准备:港珠澳大桥文字与视频等资料,鸟巢、“中国天眼”、高铁、空间实验室的照片、技术简图等资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工程的魅力与挑战(预设5分钟) 1.导语部分:同学们,人类的智慧在工程上得以璀璨展现,它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的进步。此刻,我们的目光集中于一项伟大的工程———港珠澳大桥。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能从中捕捉到哪些关键信息? (预设:港珠澳大桥巧妙融合了桥梁、岛屿与隧道,总长达55公里,傲居世界跨海大桥之首。它的建造不仅是技术领域的考验,更是经济、政治及文化交融的标杆。) 2.谈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触及多个技术领域与知识层面。紧接着,我们将探讨其设计与建造的奥秘,以及建造途中面临的重重挑战。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它的设计与建造历程。 3.课题呈现:《认识工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探讨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与建造,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复杂性和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探索: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与建造(预设:20分钟) (一)工程目的 1.为什么要建设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解决了哪些问题?请大家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预设:经济上:促进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快交通速度,提升贸易效率。政治上:将香港、澳门与内地紧密相连,增强国家的团结。文化上:促进文化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师小结:明确工程目的是一切设计和建造的基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为了交通便利,更是为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团结。 (二)面临的挑战 1. 教师发问:港珠澳大桥建造期间,工程师们碰到了哪些难题?请同学们参考PPT图像进行剖析。 2. 学生探讨后答复: 航行标准:桥面须达到80米以上高度,桥塔则需超越200米。 飞机飞行条件:周边构筑物不得高于88米。 海域缺乏可用小岛:桥梁与隧道间亟需岛屿衔接。 海床淤泥困扰:海床上淤泥深达15至20米,机械易打滑,清除淤泥则会危害海洋环境。 3. 教师总结:这些难题充分展现了工程师们的才智与创新实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的。 (三)解决方案与建设过程 1. 教师指引:针对这些难题,工程师们究竟采取了哪些新颖的解决方案?请各位参照PPT的内容展开讨论。 2. 学生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