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3007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三)历史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556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重庆市,定时,试卷,历史,检测,学期
  • cover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7届高一上定时检测(三)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024年12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 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留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目 要求的。 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比较图。由此可知, 当时的中国 A.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时期B.区域文化间存在交流互动 C.玉器制造技术领先世界D.史前区域文明的同宗同源 2.有学者指出黄帝部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其部落由许多“聚落群”所构成,一个较大型的聚落下面 有一些中型和小型的聚落,其中一些聚落建起城址,以维护住在里面的族邦领袖和贵族。据此可知 黄帝部落所处的时期 A.人类开始定居生活B.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已经形成早期国家D.史称“万邦时代” 3.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不同等级墓葬的陪葬品构成示意图。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继承按照宗法原则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社会贫富分化明显D.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4.据商代甲骨卜辞记录,武丁时期诸多殷人雄族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北方和西北方边域,成为商王朝的 重要藩屏。《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 殷周时期 A.统治者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掌控B.政治文明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 C.已消除了天命神权对政治的影响D.完成早期国家向成熟形态转变 5.西周青铜器毛公鼎记录了毛公得到的策命和赠予,也歌颂了毛公的政绩。西周王臣在青铜器铭文中 大都追念祖先功绩,告祭自己荣誉,希冀子孙保用。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树立天子权威 C.维护宗族稳定D.强化中央集权 6.下图为陕西郿县礼村出土的大盂鼎,鼎内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向盂讲述 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这说明西 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宗法血缘关系强化D.内外服制初步形成 7.有学者认为,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楚国是由南方 土著部族发展形成,其文化、制度等颇与中原国家有异,自己也以蛮夷自居。齐、 晋两国提出“尊王攘夷”口号,以号召诸侯尊王即尊崇周王室,攘夷在一定程度上 就是针对楚国。据此可知当时 A.贵族等级分封制完全解体B.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 C.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D.西周天子共主地位尚存 8.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 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 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 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这可以用来说明 A.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B.县制的产生方式与起源 C.楚国进入了封建时代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 9.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 有制向私有制转变。这一转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 10.荀子访秦国,发现其“固塞险”而“天材之利多”,“百姓朴”且“甚畏有司而 顺”,都邑官府“恭俭、敦敬、衷信”,士大夫“无有私事”。据此可推知,秦崛 起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民风淳朴温和C.国家治理良好D.官员吏治清明 11.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