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 习作要求 审题要点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写好以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 介绍风俗时,要分多个方面写清风俗的主要特点,还要详略得当;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时,重点要“还原”活动现场的情况和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穿插资料有讲究,一要自然,二要篇幅短小,三要注意语言风格。 可以就某种风俗习惯的“精华”和“糟粕”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容易写出新意。 家乡风俗 描写场景(渲染氛围) 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心情) 我早早地在前排等着,准备观看舞狮。只听鞭炮响了,屋内“说彩人”一唱,锣鼓开始敲得震天响,围观群众一喝,两个“马脚”便抖动起来,一蹦一颤,有 节奏地跳动起来。随即,主人家将香案上的狮头递给了“马脚”,他顺势举过头顶罩住 了身子,另一位也弓着背,顶着红布充当起狮尾,一头雄风无限、活灵活现的狮子便出 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狮子一会儿眨着眼睛调皮地逗弄观众,一会儿跪地打滚撒娇卖萌, 一会儿绕着烟花玩耍……那样子别提多么俏皮了,我忍不住想要大声地欢呼。 (示例)舞狮 代表性风俗 开头 中间 结尾 风俗的特点或具备的特色 详细介绍风俗 总结概括,风俗存在的意义 (示例) 舞鱼灯 开头 中间 结尾 整体介绍浦江鱼灯的特色 详细介绍舞鱼灯的风俗 (略写)浦江鱼灯的文化魅力 浦江鱼灯的由来(传说故事) 制作鱼灯 做鱼灯的框架 装饰鱼灯 舞鱼灯(点面结合) 开头 中间 结尾 参加的风俗活动的名称 活动的准备 活动的过程(运用写作手法表现场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参加活动的收获 开头 中间 结尾 傣乡的泼水节 (略写)泼水前的准备 (穿插)泼水节的由来 (详写)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泼水的过程 面:乡民泼水的盛况 点:年迈的奶奶泼水,小孙子用身体护着奶奶,两个年轻姐姐互相泼洒清水 泼水节落下帷幕,乡民们互相道别 (示例)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环境细节描写 (示例)外婆是糊柏叶的高手,只见她用一只满布皱纹的手提起柏枝,浊黄的眼珠微微转动,锁定其中标致的一根,另一只手捏住根部,手腕有节奏地转动几下,柏枝就乖巧地从主干脱落,掉进外婆的手里。又见她拈起一片红纸条,食指、中指一转,就听“嚓”“哗”两声,红纸就缠在了柏枝腰上,与青翠的叶子交辉,一气呵成。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 (示例)糯米的香,霉干菜与肉的香,鲜笋的香,在小小的厨房里弥漫开来……粽子出锅,稍凉,我就迫不及待伸手抓过一个剥起来,扑鼻而来的,是粽子里糯米的香气。一口咬下去,软糯无比,又一口咬进馅里,香味扑入口鼻———里面的糯米糅合着馅的味道与颜色,五花肉口感分明, 霉干菜则吸去了油腻,笋干鲜、甜、嫩,吃完一个粽子,真是唇齿留香,妙不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