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5137

【大单元教学】1.1《做一个小水车》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2672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做一个小水车,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水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二、学习内容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三、学业要求 能说出水的形态特点 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 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水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水的特征,从做一个小水车活动中在玩中感受水的流动性,在运水比赛活动中从玩中感受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在水的特征环节中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全面认识水的特征。每一课不是直接给结果,是通过情境强化了学习的意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认识水的特征。 本单元教学通过设计制作小水车,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认识水具有“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特征。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液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强化工具可以拓宽感官范围的认识要求。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以对水的认识活动为载体,从用来运水的水车、用来测量水的多少的量杯都是工具,通过让学生反思水车和量杯的作用,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描述水的外在特征。由于本册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简单工具和观察的能力,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明确,技术与工程的任务源于生活需要。并能体验设计、制作、交流、评估、改进等工程的流程,体验真实工程实践的不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树立文化自信。第二课时中的运水比赛,既体现工具的使用又体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第三课时中通过感官观察和工具观察,学习规范的观察方法,关注的不仅是结果,更是方法,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元认知”。 主题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资料,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有些学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以按学习计划完成,收集资料,观察任务还不能自觉完成。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物质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