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本词,同时感知词中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2.赏析本词准确凝练的语言,掌握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熟读并背诵本词,同时感知词中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2.赏析本词准确凝练的语言,掌握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单元导读预习情况导入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的体裁是? 2.本单元是初中的第二个活动·探究单元,我们需要开展哪几个活动? 3.朗诵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师过渡: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曲;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交谈。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体悟诗歌的美之所在。 (2)故事导入第一课 我们今天学的第一首诗,严格意义来讲,是一首词。这首词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45年。 这一首词,一经发表,立即引来人们争相传阅,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坐卧不安。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大肆攻击,对其进行文化“围剿”。据说,国民党甚至还发电全国征词,但无一可以与之匹敌,最终只得悻悻作罢。 这篇大作就是《沁园春·雪》。他的作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 这首词一经发表,顿时轰动了整个山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去探究,他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 二、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听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模仿名家范读,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并简单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PPT呈现三个短语,让学生选择: 激昂雄壮,欢快奔放,激愤悲壮 预设: 因为词作上阙写雪景,写得壮美;下阙议论抒情,写得豪迈。那么上阕诗写了哪几幅壮美雪景呢? 三、赏析上阙,情读雪景 1.给词作中的几幅雪景图拟写小标题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解析:你是否注意到词作选取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晴日这些景物来描绘北国雪景,所以小标题可以是北国冰雪图、长城大河图、群山高原图、雪后晴日图。 2.这几幅画面是如何展现壮美这一特点的呢? (1)老师以北国冰雪图为例做示范: “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雪飘,写出了诗人视野开阔,远达万里;画面广袤无垠,气魄宏大。 “封”,写的是一种静态,显得凝然安静;“飘” 是动态,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使得雪景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生动。 (2)老师讲解赏析思路: 老师的示范,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分析的呢?老师品读了“千里”“万里”这样的修饰性词语,对“封”和“飘”动静结合的手法也进行了品读。最后在前面品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了画面的整体特点。 也就是说,读懂诗词要品读词语和手法。 (3)请学生分析后面几幅画面是如何展现壮美这一特点的: 提示:①品读词语和运用的手法②必须在书上勾画批注,尽量多写一点。③分享时,先有感情的朗读选句,然后再品析。 预设: ①长城大河图: “大河”专指黄河。“长城”和“黄河”,位于北国,最能反映北国风貌。不仅如此,它们还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象征。“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而东,地域广阔,气概雄伟。 “葬莽”有无边无际,气势雄浑的意思;“惟”的意思是只,强调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一片,景象十分壮阔; “顿”字,则写出冻结之速,寒威之烈,全句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天地间浑然一色,冰天雪地,整幅画面奇伟雄浑。 ②群山高原图 “银河”和“蜡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把白雪覆盖的“山”比作“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