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9002

第14课 《驿路梨花》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446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驿路梨花,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4.《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洁白胜雪的梨花在我国西南边陲绽放时又会引发怎样美好的故事?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可爱热情的人们又会如何表现雷锋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驿路梨花》。 情景导入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 2.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作者简介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党中央重新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作者在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过去在滇西南边的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 背景介绍 山寨  扛  迷茫  麂子 折损  撵 竹篾 驿路    菌子 悠闲 陡峭 简陋 修葺 露宿 晶莹 瑶族 恍惚  彝族    读准字音 zhài káng máng jǐ zhé niǎn miè yì jùn yōu qiào lòu qì lù sù yíng yáo huǎng hū yí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和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故事?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3.任选下面一种顺序复述故事内容,并说说课文这样安排的好处。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和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故事? 整体感知 人物 和小茅屋的故事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族小姑娘 梨花 一队解放军 发现、夜宿小茅屋,共同修葺小茅屋 夜宿小茅屋,专门送粮食,共同修葺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1—8段:“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 9—12段: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和疲劳,我们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13—27段:瑶族老人到来,我们和瑶族老人产生误会,并得知小茅屋主人名叫“梨花”。 28—36段:我们和瑶族老人共同修葺小茅屋,遇到一群哈尼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37段:再写梨花,引用诗句热情赞美,结束全文。 整体感知 3.任选下面一种顺序复述故事内容,并说说课文这样安排的好处。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重难讲解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在此过夜盖茅屋 5.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4.解放军在此过夜盖茅屋 5.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3.任选下面一种顺序复述故事内容,并说说课文这样安排的好处。 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情节,课文由“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写起,整体上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组织材料的,之后层层深入,在顺叙中又有插叙,逐步探寻小茅屋主人的真相,在情节上不断出现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结构上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重难讲解 14.《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 2.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在文中圈画,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用意。 2.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请说说你的看法。 3.“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从文中找出,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