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铁杵成针 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 18 第一条线索: 他是生于盛唐,旅行达人,喝酒达人。 第二条线索: 他是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 第三条线索: 他与杜甫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仙”。 第六单元“成长的故事”学习驿站 追寻:古之圣贤成长路 感受:英雄少年成长路 记录:我的少年成长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铁杵成针 文言文二则 18 chǔ ǎo zú 铁杵 老媪 【字典解释】 ①士兵 ②死亡 ③完成 ④终于 感其意 还卒业 回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逢 老 媪 方 磨 铁 杵。 逢 /老 媪 /方 /磨 铁 杵。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 ) ( ) (传说,相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完成) (放弃) (传说,相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句意: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③ 方:正在。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④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② 是:这。 ⑤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句意: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问之,曰:“欲作针。” 句意:李白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想把她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句意: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起因 经过 结果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夜宿山寺》 《赠汪伦》 《古朗月行》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天门山》 《独坐敬亭山》 ……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 …… 好奇?关心? 赞叹!惭愧! 触动 行动 …… …… 只要功夫深, 铁杵 成针! 【资料一】 白前后三拟《文选》, 不如意,悉焚之。 注释: ①《文选》是古诗文总集,共700多篇文章。 ②拟:模仿写作。 ③悉焚之:全部烧毁。 只要功夫深, 铁杵 成针! 【资料一】 白前后三拟《文选》, 不如意,悉焚之。 注释: ①《文选》是古诗文总集,共700多篇文章。 ②拟:模仿写作。 ③悉焚之:全部烧毁。 只要功夫深, 铁杵 成针! 【资料一】 白前后三拟《文选》, 不如意,悉焚之。 注释: ①《文选》是古诗文总集,共700多篇文章。 ②拟:模仿写作。 ③悉焚之:全部烧毁。 只要功夫深, 铁杵 成针! 只要功夫深, 铁杵 成针! 【资料二】 青年李白初入长安,处处碰壁 中年李白政治失意,逐出长安 晚年李白流放他乡,居无定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铁杵成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