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空气》单元 8.这里有空气吗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空气》 课题 8.这里有空气吗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③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准确判断不同物品(如盖上盖子的瓶子、羽绒服、海绵等)中是否存在空气,并能清晰阐述判断依据。 科学思维 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有效提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探究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不同物品中空气存在形式的差异,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态度责任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熟练掌握判断物品中是否含有空气的实验方法,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空气在不同物品中的存在形式和特点,以及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若干个盖上盖子的瓶子(透明塑料瓶、玻璃瓶等不同材质)、羽绒服、带排气阀的收纳袋、海绵、粉笔、弹珠、棉花、砖块、香菇、石头、纸箱、废塑料瓶。 学生:每人自带一份带盖子的瓶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来探究空气。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展示一个盖上盖子的瓶子,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手中这个盖上盖子的瓶子,大家猜猜里面有没有空气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出理由。 2.展示PPT中相关图片,引出本节课主题“这里有空气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常见的盖上盖子的瓶子为切入点,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为后续探究活动营造积极氛围。 二、探究盖上盖子的瓶子里是否有空气(10分钟) 1.引导猜想:让学生思考并在记录表格中写下自己对盖上盖子的瓶子里是否有空气的猜想。 2.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如将瓶子倒扣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等方法。 3.实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如水槽、水等),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法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教师总结归纳,强调通过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等现象可以证明瓶子里有空气,引导学生理解空气充满了瓶子的空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合作与汇报交流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三、探究羽绒服中的空气(10分钟) 1.教师展示PPT中羽绒服、收纳袋等图片,提问:“同学们,冬天我们穿的羽绒服很暖和,把它放进收纳袋里挤压,大家猜猜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猜测。 5.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收集几件羽绒服,叠好后放入有排气阀的收纳袋中,封闭袋口,用力挤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东西被挤出来了?” 6.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羽绒服”对应的“验证结果”一栏。 7.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挤压羽绒服收纳袋时有空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