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1670

11.1 法不可违课件(共16张PPT)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6423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1,2024-2025,七年级,统编,法治,道德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 法不可违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9-91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01 02 03 一、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生活观察 案例二:何某和蔡某一时兴起,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随后,公安机关根据监控录像将二人抓获,二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三百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案例一: 高某过马路时,突然被一只没拴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随后,小狗的主人程某赶来将狗带走。高某要求程某赔偿医疗费,程某则认为小狗乱跑不是自己的责任。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作为饲养人,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一、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生活观察 案例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他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承担侵权责任。 上述案例中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案例一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是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程某作为饲养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涉及民事侵权法律关系。 案例二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行政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范畴。 案例三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陈某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符合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笔记 一、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1.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如殴打他人致伤)、财产权(如损坏他人财物)、人格权(如诽谤、侮辱他人名誉,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等) 。违约行为:比如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不当得利行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无因管理纠纷: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但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纠纷。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 (2)违反交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