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1. 阐述中华传统美德涵盖的丰富内容,能够举例说明各传统美德在不同历史情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呈现。 2. 通过对大量传统美德故事、历史典故、现实生活案例以及文学影视作品等素材的深入分析、比较和归纳,显著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信息整合与提炼能力。 3. 树立对中华传统美德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崇敬感和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学目标 生活观察 思考交流:任选一幅图给大家讲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交流分享:这些传统美德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是否仍然重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01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判断一切是非、善 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 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 道德标准。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仲 孝悌信忠,家风堪比秦山重;仁和诚礼,德范咸同渭水长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教学目标 名言赏析 探究与分享 经常与父母交流,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 在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一旦承诺了就要认真履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待人要谦虚和气,谈吐文明有礼,举止端庄大方,不乱扔垃圾..... 小组交流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 02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晏子春秋·杂上》 思考:这些名言名句讲述了什么道理? 阅读感悟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交流分享:为什么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德者,本也。”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链接 江梦南的故事对你有何触动或启示? 03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军抗元。在被元军俘虏后,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多次严辞拒绝劝降。他写下了著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