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351679
11.3 严于律己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3682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11.3
,
2024-2025
,
七年级
,
统编
,
法治
,
道德
(
课件网
)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3严于律己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9-10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严于律己? 01 有人说:“年龄小的人与犯罪无关,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同吗? 马赛克 应当负 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8种罪)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也会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必须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16岁的中学生秦某在学校多次无故殴打、辱骂同学郭某,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身体受伤、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秦某无故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其行为触犯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一 依依无端被同校的一群16岁学生盯上了。这些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长期在各种线上课堂、社交平台发送侮辱、谩骂、诬陷依依的网络信息,甚至将网络聊天群的聊天记录剪辑制作成视频再次传播,导致依依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最终,这些学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诉。 案例二 1.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 2.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 寻衅滋事罪 侮辱罪和 诽谤罪 根据刑法规定,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或者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 对受害者:身体上可能会遭受伤害,如被殴打致伤等。心理上会产生恐惧、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业上,可能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等。 对欺凌者和施暴者: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前途和未来。 对学校和社会: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氛围,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还会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不安,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社会风气。 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 及时求助: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报告,寻求帮助和支持。 保留证据:保存欺凌或暴力行为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视频、音频、图片等,以备后续需要。 保护自己:尽量避免单独与欺凌者或施暴者接触,在安全的环境中活动,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 心理调适: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借助法律:如果行为严重,可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男生女生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5-02-20)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无答案)(2025-02-20)
2025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九年级上册(8份打包)(2025-02-20)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检测(含答案)(2025-02-20)
第九课 珍视生命单元检测(含答案)(2025-02-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