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2680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9805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准备及网课要求 1、语文课本 2、听写本 3、笔 4、不走思的心 5、不允许随意发言和刷屏 课前小知识(写景诗三大关系) 登高必然望远 望远必然怀乡 怀乡必然断肠 课前小知识(写景诗三大关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登高必然望远 登高必然望远 望远必然怀乡 远望必然抒情 怀乡必然断肠 抒情必然壮志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复原图 恐 龙 化 石 恐 龙 蛋 斯 石 英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1920—1992) 走进文本 1.作者简介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恐龙灭绝的原因 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一、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依据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假说。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 _____。 生物学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解读 (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恐龙化石的分布 古生物学 “板块构造”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精读细研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突发议论,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①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②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④“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⑤由此推断“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 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③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精读细研 1.如何划分《恐龙无处不有》的段落结构?试着划一下。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说明过程。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的理论。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合作探究 本文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打比方 精读课文,理解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例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冰雪覆盖的特点。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