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台阶》 情景导入 “《台阶》之所以会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以30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了那个时代父亲的群像。”———李森祥2011年《嘉人有约》 老一辈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今天让我们走进《台阶》,感悟父亲形象。 1.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概括故事大意。 2.圈点批注,品读细节,赏析父亲形象。 3.联系背景,理解“台阶” ,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目标 李森祥,衢(qú)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卷网-1992年版)。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了这篇小说。 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节叙述,具体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情节、环境。 读准字音 门槛( ) 晌( )午 烦躁( ) 头颅( ) 凹凼( ) 涎( )水揩汗( ) 糟( )糕 庄稼茬( ) 啃( ) 磕( ) 撬( ) 言外之意: 大庭广众: qiào kē kǎn shǎng zào lú dàng xián kāi chá zāo kěn 指话里还有别的意思,但未在言语里明确表示出来。 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父亲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不辞辛苦造高台阶的新屋,最终走向衰老的故事。 整体感知 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小说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开端(1-9):梦想造台阶 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结局(26-32):台阶成,人却老 重难讲解 1.父亲为什么想要建造高台阶?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想要改善居住条件;想要改变地位 重难讲解 2.跳读课文,梳理父亲建造台阶整个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①建造前: 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13段:“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羡慕、向往、盼望 重难讲解 2.跳读课文,梳理父亲建造台阶整个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②建造中: 第17段:“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 第19段:“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了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激动、兴奋 重难讲解 2.跳读课文,梳理父亲建造台阶整个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②建造中: 第21段:“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无比喜悦又手足无措 重难讲解 2.跳读课文,梳理父亲建造台阶整个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③建成后: 第27段:“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 第29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