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石潭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1.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小石潭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心情变化,体悟文章情感,收获独特的感受与审美经验。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著有《河东先生集》,散文代表作有“永州八记”。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唐代永州,地处荒僻,然而自然景色甚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居永州十年之久。因心情郁闷,常自放山水之间,并写过不少山水游记,其中一组八篇尤为后人传诵,世称“永州八记”,文载《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记各自成篇,而又有一定联系,好像一卷优美的山水画轴,把永州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得形神毕肖。各篇均根据实地景物情况,突出地写出其中某一特点,且同为写石写水,亦各不相同。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了永州山水,不仅貌肖,而且传神,故为游记中的名篇。 永州八记 晓畅文意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10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huánɡ liè chí kān luò yǐ chù xī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0 小石潭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cī qiǎo chuànɡ suì 10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竹林。 都是玉饰。 格外。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珮、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倒装句 10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翻卷。 摇曳牵连。 蒙盖缠绕。 动词,成为。 动词,作为。 倒装句 倒装句 10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大约。 忽然。 穿透。 表示约数。 轻快迅疾的样子。 静止不动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依傍。 好像。 10 小石潭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