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4071

第20课 井冈翠竹 课件+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231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课,井冈,翠竹,课件,教案,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井冈翠竹 国学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积累精彩语句。 2.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3.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 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坳(ào) 梭镖(biāo) 凯歌(kǎi) 郁郁苍苍(yù) B.稠密(chóu) 砍伐(fá) 呼啸(xiào) 重重叠叠(dié) C.摇撼(hàn) 陡峭(qiào) 悬岩(xuán) 魂飞魄散(pò) D.赣江(gàn) 功勋(xún) 旋转(xuán) 幽谷荒滩(yōu) 1.B 解析:B项“勋”应读xū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B. 这位出生入死的老将军,百战百胜,功勋卓著。 C.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D. 怎样建造这宏伟的人民广场,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了好办法。 2.C。解析: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也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该成语用错对象。 3. 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B)祖国的繁荣发展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C)唯有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D)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我们必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 A B. B C. C D. D 3.A。解析:成分残缺。修改建议:可在“人生”后添加“舞台”。 4.下列句子对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设问) B.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拟人) C.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排比) D.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反复) 4.A。解析:这个句子是一般的疑问句,不是设问,本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1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A.,。 …… B.、:…… C.,:; D.、。; 5.B。解析:顿号是句子内部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共同的”“唯一的”是并列的词,因此此处应该用顿号。 合作探究 6.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线索,说说全文结构及顺序。 6.线索:竹之功绩。 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7.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呢 7.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用竹子做器具当武器同敌人战斗。 第8、9自然段:井冈翠竹坚贞不屈。 8.作者写了哪三类人呢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8.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 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 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翠竹都有那些贡献 9.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10.赏析下列句子。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时的奇兵,有的看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