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孤寂失意苦 寄情山水间 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明)茅坤 古之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明)张岱 为何后人如此推崇柳宗元先生的“记山水”之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石潭记》一探究竟——— 情境导入 1.把握文章内容,确定游踪,学习写景手法。 2.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体会文章融情于景的艺术 特色。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学习目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 柳宗元生平 773年 生于京城官宦之家 793年 21岁 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803年 31岁 监察御史里行 805年 33岁 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10年 期间母亲去世,女儿病亡 815年 43岁 1月接诏回京 3月改贬柳州刺史 819年 47岁 11月柳州病逝 资料助读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创作背景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 huánɡ liè chí yǔ kān yǐ chù xī cī suì qiǎo chuàng 字词梳理 壹读好停顿重难点讲解 配乐朗读,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情感的起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贰疏通文意重难点讲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珮、玉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篁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向西 发现小潭过程,写出位置荒蔽。 以……为乐 先声夺人,为下文引出小石潭做了铺垫。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ch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