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5229

2025河南版语文中考专题练习--专题三 古诗词阅读 (含答案)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5308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2025,河南,语文,中考,练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河南版语文中考专题 专题三 古诗词阅读 5年中考 1.[2024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考点4体会情感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真题溯源:教材八上《黄鹤楼》“《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 【答案】 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 (意思对即可。情感,2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分。若分条作答,分析合理亦可。若有其他理解,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赏析此诗可知,分析诗人情感可从前四句和后两句入手:前四句写了鹤去楼空,白云悠悠,强调时间的邈远,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后两句,先描写日暮景色,后抒发思乡之情。据此作答即可。 2.[2023河南改编]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共6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考点4体会情感主旨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 考点3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 (2分)真题溯源:教材八上《赤壁》“细读《赤壁》,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答:_____ 设问拓展 (3) 考点7分析诗歌朗诵(原创)学校举办“阅读遇先贤”诗歌朗诵会,你被推举朗诵这首诗,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备选语调:①慷慨激昂;②沉郁悲切)(2分) 答:_____ 【答案】(1) C (2) 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意思对即可。2分) (3) 用沉郁悲切的语调。原因:本诗为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引出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表达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所以用沉郁悲切的语调更合适。 【解析】 (1) “折戟沉沙铁未———是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历史的感慨,暗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叹。A诗句表现乡愁;B诗句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C诗句抒发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以及无限伤感之情;D诗句抒发为实现政治抱负,不畏困难之情。故本题选C。 (2) 本题限定了赏析句子的角度,即诗人使用“假设”的用意。回答时,要结合“假设”的作用和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诗人从反面落笔,表露出英雄成功需要机遇和运气的慨叹,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3) 本题需要先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选择更为恰当的语调,最后组织语言写出原因即可。 3.[2022河南改编]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考点4体会情感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1分) 答:_____ (2) 考点2炼字品析这首诗中的“秋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