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6436

12 台 阶 教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03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案
  • cover
12* 台 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学习小说抒情性语言。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析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 4.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它将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荷花》、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三、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凹凼(dàng) 撬(qiào) 磕(kē) 门槛(kǎn) 厚道(dao) 醒悟(wù) 晌午(shǎng) 烦躁(zào) 头颅(lú) 着落(zhuó) 2.课文围绕“台阶”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①回忆旧台阶。②父亲觉得旧台阶低。③父亲为造新台阶作准备。④造新台阶。⑤新台阶造成后,父亲却衰老了。 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4.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明确: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5.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 明确:叙述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二)品析语言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1)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怎样的心理?为什么不进行心理描写? 明确:父亲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希望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因为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不适合写父亲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以形写神。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专注的目光”遥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含蓄地折射出父亲的心愿与追求一时不能实现的苦闷与不甘。 (三)问题探究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②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③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明确:①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表明当年父亲的力气之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他因托青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②写青石板粗糙,暗示了“我”家当年经济条件差。③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准备过程的时间之长。同时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和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都是写台阶之低。④引出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贫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明确: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文章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4.为什么父亲的腰闪了之后,“偶尔出去一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