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的第二课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日常生活中除饮食外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教材内容涵盖了文具、水电资源等方面的浪费,以及如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节约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将节约理念付诸实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关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然而,他们对于浪费现象的危害性可能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节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本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和节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国家和社会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节约行动。 道德素养:培养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道德品质,尊重劳动成果。 法治观念:了解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盲目跟风、攀比,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和生活观。 责任意识:认识到节约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积极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发现并理解日常生活中除饮食外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节约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节约习惯。 帮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浪费与节约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浪费现象的思考。 提问:在故事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除了饮食浪费,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吗?”引导学生将思考范围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学生活动设计: 认真聆听故事,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浪费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二板块: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1.呈现现象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室灯未关、文具损坏等浪费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身边的浪费现象,并分享感受。 3.浪费现象小调查 分组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调查主题,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 制定计划:各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方法、调查对象、预期结果等。 实施调查:学生按照计划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 汇报展示:各组展示调查结果,包括浪费现象、危害、原因及建议。 教师活动:在调查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汇报展示环节,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和信息。在汇报展示环节,分享调查结果,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和建议。 4. 相关链接 教师活动:介绍全球纸张消耗和树木砍伐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浪费纸张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思考浪费纸张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链接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节约意识。 5. 辨析讨论 错误观念辨析:教师引导学生辨析“稍微浪费一点没关系”、“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等错误观念。 名言警句分享:展示名言警句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分享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错误观念进行深入辨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念。在名言警句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