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7637

【公开课】10 小石潭记(课件共24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6222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开课,小石,潭记,课件,24张,PPT+
    (课件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人,世称“ 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 朗读课文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隔 篁 竹 闻 水 声 如 鸣 珮 环 心 乐 之 伐 竹 取 道 下 见 小 潭 水 尤 清 洌全 石 以 为 底 近 岸 卷 石 底 以 出 为 坻 为 屿 为嵁 为 岩 青 树 翠 蔓 蒙 络 摇 缀 参 差 披 拂。 骈散结合,多用短句, 表现景致令人应接不暇的美感。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蒙盖缠绕。 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整块石头。 摇曳牵连。 格外。 向西(名词作状语) 向下(名词作状语) 翻译课文 相当于“而”,表修饰。 小岛。 翻卷。 把。 作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大约。 表示约数。 名词作状语,向下。 映。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穿透 翻译课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蛇:名词作状语) 时隐时现。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名词作状语) 翻译课文 那。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凉 太 停留 于是 离开 深。 凄清 因为 翻译课文 围绕 寂静 寥落 那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作者的朋友 作者的堂弟 跟随着同去 两个年轻人 翻译课文 内容梳理 作为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条理清晰,自然流畅。请你边读边圈画出记录游览过程的关键词,找出所见之景。【导学一(1)】 内容梳理 段落 关键词 所见景物 感受 1 下见小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2 鱼可百许头 3 4 坐潭上 近岸 卷石底以出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 潭西南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水清、自然 石奇树茂、环境优美 鱼自由活泼、水清 参差不齐、茫远未知 凄清寂寞 走到哪,写到哪:“移步换景” “借物写心” “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茅坤 “借物写心” 1、默读课文,找到声、色、形、影、光五个角度相对应的句子。 ·请你参照作业本【导学二(1)】中的示例,摘录你最有体悟的一句,从写景的角度出发,为句子做批注。(可从用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品析) “借物写心” 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和“缀”皆有缠绕之意,给人一种树木藤蔓彼此穿插交杂的的繁密之感。 “参差”意为“参差不齐”,写出了植物生机蓬勃之态,也侧面写出此地之幽僻。 “披拂”形容枝条在风中轻柔地飘曳,在这里生动地刻画了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的姿态。 这一句给人生机盎然、蓊郁葱翠之感。 “借物写心” 形: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这句话写出了石头高低不平、大小各异的复杂形态,写出了小石潭风光奇异、无人踏访的原生模样,写出了作者发现此地的欣喜。 “借物写心” 影: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无所依”,意为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