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 3.给蜗牛建个“家”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知道所有的动物都要生活在适宜环境中。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分析蜗牛的生活环境,进行模型建构:画图设计蜗牛的生活环境。 ●能利用材料和工具,搭建蜗牛的“家”;进一步验证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探究实践目标 ●在给蜗牛建个“家”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选择材料搭建一个蜗牛的家。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设计、搭建蜗牛的“家”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3课,指向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中的第二点“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本课将通过给动物建个“家”的方式,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更长时间且深入的观察。虽说是建一个“家”,但其本质指向的是建立一个适宜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在给动物建“家”的过程中,学生要先了解动物的生存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然后经历设计、建造等技术工程活动,最终完成动物“家”的建造。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饲养,关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动物的外形、运动和食物等,从而体会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指向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 本课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提出“如果要给蜗牛建个家,应该怎样做?”这里的“家”实际指向的应该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教材提供了科学词汇“生活环境”,明确建“家”是为了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探索板块,选择了蜗牛这种动物来给它建个家,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成班级记录单,并简单地画出蜗牛的家,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建个家,最后把蜗牛放入新家,观察它们的生活。研讨板块,通过“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来印证蜗牛的生存需求。拓展板块,通过“饲养蜗牛要注意什么?”示意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蜗牛直晒太阳、及时清理腐烂菜叶、注意通风透气,与研讨部分的第二个问题相互支撑。最后提示在饲养和观察一段时间后,要将蜗牛送回它原来的家,从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食物需求、运动、应激反应、生存环境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探究,但对于动物的生命特征与生活环境间的内在联系,缺少思考与认识。本课创设的给动物建个“家”的拟人化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有更强的代入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有食物、有活动空间、温暖舒适等自身的感受维度,思考动物生存与栖息地的关系。设计制作蜗牛的家的过程,渗透了技术与工程的学习,让学生简单经历先设计,再建造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给动物建一个简 易栖息地,如设计蜗牛的家,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难点:从观察发现中,分析蜗牛的生存需求,设计并建造蜗牛的栖息地。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家是动物生活的地方,本课选择蜗牛作为建家对象,是因为蜗牛在各地区比较常见,方便进行教学,教师也可根据本地区特色,选择其他动物为其建“家”。 聚焦:揭示学习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要从进食、运动、休息、安全等角度分析动物的生存需求,从而确定建怎样的家和怎样来建家。 科学词汇:本课给蜗牛建个“家”,这里的“家”实际指向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 探索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收获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围绕蜗牛的生存需求,讨 论蜗牛的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