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0255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第七课时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572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一,故乡,课时,第七,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记录童年成长———月是故乡明 内容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国外和北京一看到有山水背景的美丽大月亮,就想到故乡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是因为童年在故乡与这个小月亮之间难忘的经历。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阅读月亮的背景、大小及其蕴含的情感,感悟思乡之情。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在感悟课文情感后,对比阅读思乡古诗,让学生接触梅、菊等更多思乡意象,拓展升华思乡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想象、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②语言运用:认识“徘、徊”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③思维能力: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④审美创造: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乡是令人难忘的。现在,我们搭乘时光穿梭机来到的第三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让作者魂牵梦绕的童年故乡吧! 第三站:子任务之二:记录童年成长 (活动一: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 读探访绚丽多彩的童年故乡 环节一:读词导思, 引入新课 1.板书“故乡”,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词想到有哪些故乡的诗句? 2.补全课题“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题目,又引发了哪些思绪? 3.引导学生交流季羡林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季羡林是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的翻译家,曾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导入新课。 读词语思考诗句。 读题目畅谈感受。 汇报自己收集的季羡林的资料 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在学生谈感受时引导学生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季羡林的资料后,教师要强调整理汇报资料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汇报。 环节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聚焦词语,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1)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 预设: A. “澄澈”的“澄”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念chéng,意思是水清澈透明。它还有一个读音是dèng,可组词为“澄沙”。 B. “风光旖旎”的“旖旎”二字都念第三声,读音是yǐ nǐ. C. “无边无垠”的“垠”念yín. D. “碧波万顷”的“顷”念第三声,常用来形容面积广阔,也可以作面积单位。 (3)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四字词语。 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晶莹澄澈 美妙绝伦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良辰美景 师:读完词语你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写哪里的月色? (4)全班齐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多音字“燕”。 点拨:“燕”是一个多音字,在“燕园胜地”这个词语中念第一声。读第一声时,往往指地名或姓氏,比如“燕国”“姓燕”,其他情况多读第四声 出示评价表 通过阅读评价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能够学会自学与合作。 朗读评价表评价标准等级1、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字音准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 2、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不漏字、不重复。3、仪态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