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0695

7 兼爱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897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兼爱,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兼 爱 墨子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 把握墨子“兼爱”与 孔孟“仁爱”的差异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本文运用类比和举例说理的写法。 品味本文逻辑严密、 质朴深刻的说理之美。 建立“大爱”的情怀;学习墨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 素养目标 知人论世 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相传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被誉为“科圣”。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约前476或480年 —前390或420年 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 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 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墨子思想 《墨子》其书 《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逻辑严密,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兼爱”是墨子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背景 探寻 文本理解 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