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20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831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素养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41分) 1.书写。(4分) (1)观察右图,行楷字体的特点是( )(2分) A.字的起笔和收笔工整、规范,重心平稳。 B.字体的某些笔画作了恰当的省略,笔画厚重。 C.笔画变形且自然相连。 (2)在右图上描红,试着提高书写速度。(2分) 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11分) 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体现着中国人生活的làng màn( )还体现着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寻。正(zhēng zhèng)月初一,wàn xiàng( )更(gèng gēng)新,一阵阵 biān pào ( )声,一碗碗jiǎo( )子,一次家人的欢聚,蕴含了多少中国人的血脉(mò mài) 亲情;清明,万物生长,人们分(fèn fēn)外感恩生命的意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端午,粽叶飘香,龙舟竟渡,观众热血 fei téng( )中秋,jiǎo jié( )的圆月就像家人笑yíng yíng( )的面庞,rán( )起人们的思乡情、家国情……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分)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字词,注意把字写美观。(7分) (3)下列加点字与文段中“更新”的“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更深夜静,只有他还在埋头苦读。 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D.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也要懂得改弦更张。 3.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蜜钱(zhàn) 掺和(cān) B.炽热(chì) 演绎(yì) C.唾沫(tuó) 黄焖鸡(mèn) D.札记(zhá) 机杼(sh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年家里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 B.这个方案设计得独出心裁,富有创造力。 C.相声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哄堂大笑。 D.唐东杰布就这样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3)下列关于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鱼吃。 B.春节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C.中秋节吃月饼,寓意甜甜蜜蜜。 D.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 (4)下列情境中的即兴发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静静的 12岁生日宴上,文文即兴发言:“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B.参加爷爷的寿宴,宁宁向爷爷祝寿:“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祝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C.朋友搬入新家,你可以说:“良辰安宅,吉日迁居’,恭喜乔迁新居!” D.你在学校运动会上夺得短跑冠军后发表感言:“其他选手跑得慢,感谢他们成就了我!” 4.词句段运用。(5分)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开始了,哥哥赶紧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观看;原本在做家务的妈妈也被吸引过来,( )地盯着电视;外出回来的爸爸也立刻过来坐下( )地看起来……看着看着,他们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1)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不能重复)(2分) (2)仿照上面的句子,用上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句子。(3分)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腊八粥》一文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详写了 的部分,略写了 的部分。“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是对八儿的_____描写,体现了八儿 的心情。 (2)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 (3)“纤纤擢素手, 。 ,泣涕零如雨”中,“擢”的意思是 ,“零”的意思是 。这几句诗借 这一民间故事,表达了 。 (4)《十五夜望月》中的“ , ”,通过描写雪白的地面、树上的栖鸦、湿冷的桂花,勾勒出一幅清幽冷寂的中秋月夜图;《寒食》中的“ , ”,描绘了一幅柳絮飞舞、落英缤纷的迷人春景图。 6.我们可以从古诗中感受节日的习俗。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5分) 诗句 传统节日 诗句中所含习俗 今夜月明人尽望, 。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穿尽红丝几万条, 穿红线乞巧 , 。 春节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12分)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