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253

17《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542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 cover
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体会和学习文章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的多种写作手法。 3.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在生活中继承和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是活力四射的校园生活,还是充满憧憬的未来梦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年轻人,她叫黄文秀。 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暴雨中,为了守护乡亲们的家园,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红蕾的《青春之光》 ,感受黄文秀如何用青春点燃希望,探寻青春真正的价值。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2019 年 6 月 17 日,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24。祝红蕾在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习时,被黄文秀事迹深深刺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文秀,祝红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多次前往百坭村实地采访,与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村民深入交流。她怀着对黄文秀的敬意与感动,以细腻笔触创作了《青春之光》,希望用文字再现黄文秀的 “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她的 “长征路”。 (2)人物介绍 黄文秀,1989 年 4 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的贫困家庭。她在 2011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百色革命老区,任职于百色市市委宣传部。2018 年 3 月,她主动请缨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黄文秀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带领 103 户贫困户中的 88 户 418 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她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殉职,年仅 30 岁。她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被追授 “时代楷模” 称号,获评 “感动中国 2019 年度人物” ,还被授予 “七一勋章”。 (3)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祝红蕾,山东潍坊人。自 15 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等,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曾获山东散文 30 年创作新锐奖等,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青春之光》就是她为致敬黄文秀而创作的佳作。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 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 教师: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的? 1.速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重要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事件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师: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4段):倒叙开篇,讲述黄文秀牺牲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5~14段):追忆黄文秀初到百坭村开展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27段):回忆黄文秀带领村民脱贫,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往事。 第四部分(第28~38段):讲述人们深情怀念黄文秀。 第五部分(第39、40段):赞颂像黄文秀一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作出巨大贡献的党员干部群体,升华主题。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文章开头写黄文秀被洪水困住,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是设置悬念,开篇就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大家迫切想知道黄文秀之后的情况。同时,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为后文讲述她的扶贫经历做铺垫,突出她在扶贫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