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3.叶子的纹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叶子的纹理》是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是个艺术家”中的第三课。本单元聚焦自然事物独特纹理与斑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学习观察细节,尝试用绘画等方式表现。 叶子是大自然中常见且富有变化的元素,不同种类的叶子有着各自独特的纹理。这些纹理不仅是叶子的自然生长特征,更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对叶子纹理的观察、欣赏和表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的奥秘,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这一课也是对之前课程中色彩、形状等基础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中的艺术元素,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上,教材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纹理的形态、走向和特点,并鼓励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叶子的纹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发展阶段。这种从观察到实践的编排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叶子的纹理特点,了解纹理的基本形态和构成方式。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胆地表现叶子的纹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流畅运用、色彩的平涂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叶子纹理。在绘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发挥想象,对叶子纹理进行创意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发现自然美的意识。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不同叶子的纹理特点,包括叶脉的形状、走向以及纹理的疏密等。 让学生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叶子纹理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描绘出叶子的纹理特征。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来表现叶子的纹理,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绘画过程中,准确控制线条的流畅度和色彩的均匀度,以及把握好画面的构图,是需要克服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量不同叶子的实物、高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叶子纹理的多样性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例如,在导入环节,将各种形状、颜色、纹理的叶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接观察和触摸,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叶子纹理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它们。例如,在观察叶子纹理时,提问学生“这些叶脉像什么?”“如果让你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纹理,你会怎么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操作法: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表现叶子纹理的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叶子纹理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评价环节,也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装满各种叶子的神秘盒子。上课伊始,向学生展示这个神秘盒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从盒子里摸出一片叶子,通过触摸来猜测自己摸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描述叶子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充满趣味的互动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