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577

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57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 cover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4.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揣摩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品析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假如走进一片花海,会有怎样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到宗璞笔下的世界。她曾邂逅一片紫藤萝,花朵像瀑布般垂落,紫得夺目。微风拂过,花朵摇曳、芬芳弥漫。这梦幻般的景象,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让作者感悟到生命真谛。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紫藤萝瀑布》 。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宗璞”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宗璞,女作家,1928年生于北平。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其作品风格清新,语言明丽含蓄,代表作有小说《红豆》《三生石》及散文《西湖漫笔》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紫藤萝瀑布》创作于 1982 年 5 月,当时中国社会刚从动荡中走出,逐步迈向新发展阶段。作者宗璞的家庭也历经风雨,她的小弟正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在个人与时代的双重阴影下,宗璞偶然间看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繁茂的花朵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生机勃勃。这与往昔文革中被砍杀、历经苦难的紫藤萝形成鲜明对比。宗璞由此深受触动,借眼前之景,融入对生命的思考,以花喻世,写下这篇饱含对生命礼赞与希望的文章 。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辨一辨形近字。 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景物?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轻重、长短的变化,说说作者眼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朗读课文,勾画课文分析) 学生勾画语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边读课文边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 教师:外形 学生勾画语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分析:主要从外形方面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出了紫藤萝的繁茂。 教师:颜色 学生勾画语句: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学生分析:从颜色方面入手,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紫藤萝花中最浅淡的部分比作“迸溅的水花”。“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 学生:“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从形态方面更显紫藤萝的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 学生勾画语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