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585

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5.动物的斑纹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87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动物
  • cover
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5.动物的斑纹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斑纹》是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自然是个艺术家”中的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事物独特的纹理与斑纹,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并尝试用绘画等方式进行表现。而《动物的斑纹》这课聚焦于动物身上奇妙的斑纹,这些斑纹是动物独特的“身份证”,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美感。 从教材内容来看,它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动物的斑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斑纹的形状、色彩、排列方式等特征。教材中的示例作品涵盖了绘画、手工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路。例如,教材中可能展示了用彩笔画出的带有斑纹的老虎,还有用剪贴方式制作的斑马等。这些示例旨在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描绘或创作带有斑纹的动物形象。 在课程体系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一课对自然纹理的初步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动物这一独特自然元素的斑纹之美;同时为后续课程中对自然元素的创作表现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敏锐感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斑纹的形状、色彩、排列等特征,如斑马的条纹是黑白相间且平行排列,长颈鹿的斑纹是块状且不规则分布等。认识并学会运用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来表现动物斑纹,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流畅运用、色彩的均匀涂抹等,能够使用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以及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创作出带有斑纹的动物作品,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大量动物斑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动物斑纹的独特之处。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动物斑纹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动物斑纹的形状、色彩或排列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创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和创作动物斑纹作品,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斑纹的特点,包括形状(如点、线、面的组合方式)、色彩(对比、渐变等)、排列规律(整齐、杂乱、对称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 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如绘画时线条的运用(直线、曲线、折线等表现不同的斑纹)、色彩的搭配(邻近色、对比色等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手工制作时纸张的剪裁、折叠、粘贴等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带有斑纹的动物作品。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动物斑纹,如使用刮画纸、废旧布料、彩色卡纸等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拓印、刻纸等表现手法,展现独特的创意。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不仅仅是模仿现实中动物的斑纹,而是进行大胆创新的艺术表达。例如,改变动物斑纹的原本形状、色彩或排列方式,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艺术感的动物斑纹形象,使作品既具有创新性又不失美感。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剪刀剪出复杂形状、用胶水粘贴得平整牢固等都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在使用刻刀等工具时,如何确保学生的安全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动物斑纹在动物生存和自然界中的意义,不仅仅是从美学角度欣赏,还要从生态角度去认识,从而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