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690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 风俗举例 例文分析 优秀范文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323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优秀,分析,例文,举例,风俗
  • cover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风俗举例+例文分析+优秀范文 【教材原文】 【写作指导】 一、习作内容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像春节贴春联、闹元宵赏花灯、中秋赏月吃月饼,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还有一些小众但超有趣的风俗,比如某些地方端午节有斗草的习俗,比谁采的草更坚韧;有的地方过年时会吃“长菜”,寓意长长久久。这次习作,就是要你把家乡那些独特的风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家乡的别样风情。 二、习作要求 1.仔细观察风俗活动的全过程,把过程写清楚。比如写庙会,要写清楚庙会现场有什么表演、摊位卖些什么东西、人们是怎样逛庙会的。 2.写出风俗的特点和寓意。就像春节守岁,不仅要写一家人熬夜的情景,还要写出守岁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来年平安顺遂。 3.融入自己的感受。在描写风俗时,要表达出你对家乡风俗的喜爱、自豪或者其他真实的情感。 4.字数要符合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三、审题 1.明确主题 “家乡的风俗”这个题目,重点就在“家乡”和“风俗”两个词上。“家乡”限定了范围,必须是自己生长的地方独特的习俗,不能写别的地方;“风俗”告诉我们要写的是当地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像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咱们要写的就是类似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 2.挖掘内涵 每个风俗背后都可能藏着有趣的故事或深刻的意义。比如清明节扫墓,不仅是一种纪念祖先的行为,背后还蕴含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去思考、挖掘这些,让文章更有深度。 四、选材和构思 选材 1.传统节日风俗: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像春节,除了常见的拜年、吃年夜饭,不同地方还有送灶王爷、逛庙会等独特习俗;中秋节,有的地方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玩兔儿爷、燃宝塔灯的传统,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素材。 2.人生礼仪风俗:比如出生时的满月酒,不同地区庆祝方式不同,有的要给小孩剃胎发,有的会举办热闹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为孩子祝福;结婚时的迎亲仪式,有独特的花轿迎亲、跨火盆等环节,充满趣味。 3.特殊活动风俗:像一些地方的赶圩,人们在特定日子聚集到集市交易、娱乐,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还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人们围着篝火跳舞、赛马、摔跤,热闹非凡。 构思 开头:可以用引用诗句的方式,比如写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引出家乡春节的热闹场景;也能以回忆的形式开头,“每当听到那熟悉的锣鼓声,我就想起家乡热闹的庙会”,勾起读者兴趣。 中间:详细描写风俗的过程和特点。比如写端午节赛龙舟,先描写龙舟的样子,龙头雕刻得多么栩栩如生,龙身色彩多么鲜艳;再写比赛时,鼓手如何有节奏地击鼓,划手们怎样整齐有力地挥动船桨,两岸观众如何呐喊助威,让读者身临其境。 结尾:可以抒发对家乡风俗的情感,“家乡的这些风俗,就像一首悠扬的歌,永远在我心中传唱,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深眷恋着家乡”;也可以呼吁大家传承和保护家乡风俗,“这些珍贵的风俗,是家乡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让它们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五、习作技法 1.细致描写:描写人物动作时,像写包饺子,“妈妈熟练地拿起一张饺子皮,用勺子挖一勺馅料放在中间,然后轻轻对折,灵巧地捏出一个个褶子,一个饱满的饺子就诞生了”;描写场景,写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卖糖人的师傅用小勺子舀起一勺糖稀,手腕轻轻抖动,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糖人就出现在眼前,周围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通过细致描写,让风俗画面更生动。 2.引用传说故事:很多风俗都有传说,像七夕节,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只有每年七夕,喜鹊们会搭起鹊桥,让他们相聚。所以每到七夕,家乡的姑娘们都会在月下乞巧,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