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1871

人教版 九上 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建筑》课件(44页+4视频)

日期:2025-02-2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98385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九上,第一,单元,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建筑
    (课件网)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传统雕塑 新石器时代 猪形灰陶鬶(大汶口) 整器呈猪形,四肢缺失,外表呈灰褐色,类似猪皮的颜色。头部粗短,双耳上翘,嘴两侧微露獠牙。猪身肥胖,脊背平直,圆臀上安有较高的器口,与猪的身体相通,口沿部斜出喙状流,背部有扁圆的横扳,臀部有上翘的小短尾巴。 猪是大汶口文化的主要家畜之一,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在很多遗址内都发现了丰富的猪骨骼。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生前以猪为主要肉食,死后也用猪随葬,以示富有。 新石器时代 泥塑女神像(红山) 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五官清晰、造型逼真,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 商朝 陶塑戴枷男女奴隶像(商) 商早期的陶塑开始增多,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的灰陶男女奴隶俑,分别高5.5厘米和6.1厘米。女像盘发枷手于胸前,男像枷手于背后,商朝时期表现奴隶形象的作品,非常传神。 秦汉时期 兵马俑(秦) 秦汉时期 兵马俑(秦) 艺术特点: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体布局,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其实,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秦汉时期 石雕抚瑟俑(东汉) 艺术特点: 题材扩大、世俗化,形象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说唱俑(东汉) 秦汉时期 舞女俑(西汉) 艺术特点: 体态端庄、形象俊美,长袖飘拂、舞步轻盈,注重任务不同身份的刻画,品种比秦代增多,形体大大缩小,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于简洁概括。 秦汉时期 霍去病墓石雕(西汉) 艺术特点:雄浑大气 循石造型,圆雕、浮雕、线刻相融,采用寓意手法,赞颂霍去病反击匈奴侵扰的赫赫战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莫高窟(北朝早期—隋唐)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莫高窟(北朝早期—隋唐) 艺术特点: 体态端庄、形象俊美,长袖飘拂、舞步轻盈,注重任务不同身份的刻画,品种比秦代增多,形体大大缩小,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于简洁概括。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莫高窟(隋唐) 艺术特点: 在塑造和着色上,以写实为本,神态自然、优美。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麦积山石窟(北朝) 艺术特点:俯首、下视,面带微笑,生态安详、和悦,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云冈石窟(北魏) 艺术特点:突出“皇帝即是如来”的思想,造型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龙门石窟(北魏) 艺术特点: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一种亲切之感,衣褶稠叠而有规律。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龙门石窟(北魏) 艺术特点:人物造型秀丽敦厚,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昭陵六骏(唐)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昭陵六骏浮雕(唐) 艺术特点: 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 中国传统陶瓷工艺 彩陶 鱼纹彩陶盆 纹饰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高度几何化、抽象化。 涡纹双耳彩陶 涡纹四系彩陶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彩陶 陶鹰鼎 黑陶蛋壳杯 彩陶人首口瓶 彩陶 骆驼载乐舞俑(唐) 彩陶 骆驼昂首,舞俑姿态各异,形态生动,展现演奏的生动形象,题材新颖,造型独特。 白釉龙柄双联传瓶(隋)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隋) 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隋) 早期瓷器 宋瓷五大窑 瓷器 汝窑 瓷器 汝瓷是香灰色胎,带有玉的质感,有素雅之感。胎薄釉厚,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依然闪着温润的光。 釉面上经常有细小的开片,被称为蟹爪纹。它不喜表现,不爱张扬,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清风自来。 官窑 瓷器 南宋的官窑,多是模仿汝瓷。它最大的特色是紫口铁足。其口缘釉薄处有隐隐的紫色,底部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