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驿路梨花—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这是一篇小说。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刻画了瑶族老人、梨花姑娘、解放军战士等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 文章阅读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学习的重点有三: 第一、略读课文,粗知故事梗概,注意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事,学习人物精神。 第二、细读课文,理解“梨花”含义,揣摩题目妙处。 第三、分析写法,体会表达效果,学习巧妙构思 作家作品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背景资料 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作者才写出《驿路梨花》这样温暖如春阳的文章 文题解说 驿(yi)路”,又叫“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既指小茅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又指照料小茅屋的梨花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学法导读 首先,快速略读课文,梳理文中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感知课文内容;其次,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再次,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理解“设疑一释疑一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最后,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及这种精神传递的力量,联系现实生活,探究雷锋精神的意义。 字词归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陡峭(qiào) 着急(zháo) 露宿(lù ) 喷香(pèn )菌子(jùn) 麂子 ( jǐ ) 撵走(niǎn ) 修葺(qì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晶yíng(莹) bì(避)风 yì (驿)路 立jí(即) 竹miè(篾) 火táng(塘) 打rǎo(扰) 香气四yì(溢) (3)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陡峭 花瓣 竹篾 桥梁 徒然 辨别 蔑视 高粱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延伸:延长伸展。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 结构图示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句解:开篇从视觉角度,连用三个动词“起伏”“延伸”“消失”,写出了山的高大绵延,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做铺垫。“迷茫的暮色”表明时间已经到了傍晚,衬托“我们”焦急的心情。】 这是哀牢山(哀牢山:山名,在云南省南部,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云岭南延分支之一)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句解:写山陡、人稀、天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