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外国诗两首》—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 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不借助具休形象,直抒胸臆,后者则用树林、路、荒草、落叶等形象来阑释哲理。这两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在这两首诗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背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题目解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这里指的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将“生活”作为施动者,不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耐人寻味。 《未选择的路》“未选择的路”意思是没有被选择的路。这里的“路”,既指自然界的道路,又指人生之路。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作者名片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3.背景资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 4.学法导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首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其次,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体会本文抒情手法的妙处;再次,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品析,理解诗中诗中蕴含的哲理;最后,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 首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其次,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比较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总结两首诗的异同;再次,联系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或我们的生活实际,感悟诗人对路的选择的思考,学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之路。 5..主题归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诗用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不要沉湎于悲伤和痛苦中,要沉着镇静,要正确对待,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告诫人们人生有许多条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