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第5课 比较水的多少 教材 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是新教材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和空气》中的重要一课。此前学生已对水的基本特征有所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多少的方法,从定性认知迈向定量探究。教材编排由易到难,先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对水的多少有初步感知;再引入借助工具(如相同大小的杯子、瓶子等)进行比较的方法;最后介绍使用标准量具(如量筒、量杯)测量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计量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知晓多种比较水多少的方法,了解测量是精确比较水多少的方式,认识常见的测量水的工具,如量筒、量杯等,并知道其基本使用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3. 探究实践:使其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探索科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探究并掌握多种比较水多少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比较、借助工具比较(如利用相同大小的杯子、勺子等转移水来比较)、使用标准量具(量筒、量杯)测量比较;学会正确使用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来比较水的多少,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在比较水多少时,需保证公平性原则,即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用量筒、量杯测量水体积的正确方法,如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底部相平,以及理解测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两个装有不同量水、形状不同的透明杯子,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两个杯子,谁能说一说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呀?”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通过展示实物和提问,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比较水的多少,同时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已有认知水平。) 环 节 二 新课讲授 一、直接观察比较 教师活动:将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几杯液体,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观察颜色、透明度等。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如 “水是没有颜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透明的,白醋有点淡淡的颜色” 。 教师总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二、 借助工具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不同容器中的水,如饮水机里的水、花瓶里的水等,提问:“大家能直接看出这些容器里水的多少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比较出水的多少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共同总结出当容器大小相同、形状相似时,可以通过观察水的高度来直接比较水的多少。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方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比较水多少的办法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独特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水多少的简单方法,互动环节则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 节 三 实验探究 小组实验一: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和一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让学生将两个形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