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4540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17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5790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初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思考:国家举办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举办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那么,什么是思想理念呢?中华文化中有哪些经典的思想理念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框“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作用。 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涵。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可道,非常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天人合一。 小组讨论:(1)你记住了哪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2)说说从这些千古名句中,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思想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作用 观看视频,交流: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提示:(1)这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尊重、顺应大自然的表现。(2)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相关链接 天人合一”: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如何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司马光从小聪明好学,尤其偏爱历史。在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时,他表现出极高的勤奋和严谨态度。他不仅夜以继日地工作,还担心自己因睡眠过多而耽误工作,特地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即“警枕”),以便在稍微移动时就能醒来继续工作。 司马光这种脚踏实地 、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受人们赞扬。据宋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卷十八记载,邵伯温的父亲邵雍曾称赞司马光:“君实,脚踏实地人也!”这一评价准确地概括了司马光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品质。 结合司马光的故事,思考:如何理解“脚踏实地”这一词语? 提示:“脚踏实地”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办事或做学问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不浮夸。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3.如何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 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