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空气》 3.空气的特征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3.空气的特征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认识空气是重要的物质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认识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口述等方式描述空气的特征。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空气与水的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对空气特征进行观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初步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与水进行简单的比较,具有初步地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空气所获得的信息;尝试以不同方式去观察空气,对空气的特征获得更多的认识;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教学 难点 通过借助气球和风车等简单工具,帮助学生认识空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师:一瓶水、一瓶空气。 学生:瓶子、水、不同形状的气球和打气筒、制作纸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10分钟) 1.问题与猜想 出示:瓶装水 师:请你说一说水的特征?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生回答水的特征及观察方法,并板书于黑板)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下水的特征。 师:我们是运用哪些器官发现了水的特征?(板书:眼、鼻、舌、手) 师总结:我们通过眼、鼻、舌、手感觉器官观察到水有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的特征、会流动 注意:尝这件事情是有危险的,任何同学去尝一个固体或液体的时候,必须经过家长允许或者老师同意,因为有的东西是有毒的,是会造成伤害的。 出示:瓶装空气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瓶子,里边有什么? 生:空气 师:和水相比空气有哪些特征呢? (生结合经验对空气的特征进行猜测) 师: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空气。你能不能利用眼、鼻、舌、手来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特征? (比较水和空气,感官观察,得出结论)(与学生沟通) (指导学生先说实验方法,再描述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对水的观察经历进行回忆,并将这些经验技能迁移到对空气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利用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探究与结论(20分钟) 2.利用工具材料观察空气的形状 ①利用气球等工具探究空气的形状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感官来观察空气的特征,还可以用一些工具来研究,就像观察水的形状时我们用了不同形状的瓶子。老师找来了这样的材料,你们看,我手里的东西,认识吗? (通过打气筒可以把空气打到气球里,所以气球里充满了空气) 师:想一想.老师为什么给你们吹这么多气球。请观察四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每个气球都充满空气、都是气球、都是通过打气筒将空气打进去的。 师: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不同 师:空气进入到什么形状的物体里就是什么形状的,进入瓶子?进入屋子?我们能说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 生: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总结:通过气球、打气筒等工具,我们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板书) ②利用风车等工具探究空气的流动性 出示:风车 师:我们再来借助一件工具来研究空气。谁能让这个风车转动起来?说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