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 1 溶液及其应用(第 1 课时) 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 海水晒盐 新课导入 想一想: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 溶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实验探究 实验: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新知探究 想一想:蔗糖和氯化钠是怎么“消失”在水中的呢?是真的“消失”了吗? 蔗糖 水 糖水 蔗糖溶解示意图 氯化钠 水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解示意图 实验探究 学习任务一 了解溶解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试剂 灯泡现象 导电性 氯化钠固体 不亮 不导电 氯化钠溶液 发亮 导电 蒸馏水 不亮 不导电 实验探究 思考 1.氯化钠溶液导电而蒸馏水不导电说明了什么? 2.氯化钠溶液导电而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又说明了什么?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新知探究 学以致用 小结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溶液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和水 分子。 思考 3.为什么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呢?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 从宏观角度分析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思考 4.糖水中上部、中部、下部是否一样甜?氯化钠溶液中上部、中部、 下部是否一样咸? 5.如果把糖水和氯化钠溶液密封起来,不考虑外界环境变化和水的 蒸发,放置一段时间,蔗糖和氯化钠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6.蔗糖和氯化钠能够同时溶解在水中吗? 氯化钠溶液 糖水 溶质 分散 溶剂 课堂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 溶液 另一种物质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学以致用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小结 溶液的微观构成:存在构成溶质和溶剂的微观粒子。 练习 1: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例题精讲 A B C D B 练习 2:下列对溶液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一杯调好的蔗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蔗糖的 浓度越来越小 D.外界条件不变时,将密封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 分离出来 例题精讲 D 思考 7.如何给溶液命名? 溶质 溶剂 溶液 硫酸铜 水 碳酸钠 水 高锰酸钾 水 碘 酒精 白磷 二硫化碳 硫酸铜(的水)溶液 碳酸钠(的水)溶液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碘的酒精溶液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新知探究 (溶质)的(溶剂)溶液 溶液 溶质 溶剂 澄清石灰水 0.9% 的生理盐水 75% 的酒精溶液 碘的汽油溶液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水 例题精讲 练习 3:根据下列溶液的名称,写出相应的溶质和溶剂。 氢氧化钙 水 氯化钠 水 酒精 汽油 碘 植物油 汽油 课堂小结 多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 氯化钠 溶液 组成 物质:氯化钠、水 元素:Na、Cl、H、O 粒子:Na+、Cl-、H2O 宏观 微观 课堂小结 蔗糖溶液 组成 物质:蔗糖、水 元素:C、H、O 粒子:蔗糖分子、H2O (C12H22O11) 宏观 微观 多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 拓展提升 饮用天水特征性指标 每 100 mL 含量/ug 钙 ≥400 镁 ≥50 钾 ≥35 钠 ≥80 偏硅酸 ≥180 pH (25 ℃)7.3±0.5 课堂小结 多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 溶液 组成 物质→溶质和溶剂 元素→存在的元素 粒子→ 分子或离子 宏观 微观 学习任务三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还会有哪些变化呢? NaCl、NH4NO3、NaOH 固体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新知探究 溶质 温度变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NaCl 温度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吸热或放热现象 NH4NO3 温度降低 溶解时吸热 NaOH 温度升高 溶解时放热 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在溶解时,有些物质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则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