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体会和学习文章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的多种写作手法。 3.学习黄文秀的精神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重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学习文章的多种写作手法。 难点:学习黄文秀的精神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黄文秀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去缅怀这位楷模,了解她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万家灯火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在《大家》《青年文学》等期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和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等。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三、写作背景 黄文秀乐观豁达、勇于付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祝红蕾被黄文秀身上的优秀品质所感动,从而萌发出了创作《青春之光》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祝红蕾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一遍黄文秀走过的“长征路”,让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四、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瓢泼(pō) 静谧(mì) 憋屈(biē) 熟络(luò) 心扉(fēi) 执拗(niù) 崎岖(qí) 噩耗(è) 毛坯(pī) 心急如焚(fén) 直言不讳(huì) 2.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4段):写黄文秀不幸遇险。 第二部分(第5—38段):详细叙述黄文秀的事迹。 第一层(第5—14段):“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写黄文秀走访百坭村贫困户。 第二层(第15—27段):“我心中的长征”———写黄文秀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第三层(第28—38段):“仿佛她还在一样”———写黄文秀因公殉职,村民们对她的思念。 第三部分(第39—40段):表达了对黄文秀和同黄文秀一样奔赴一线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敬佩和赞扬。 (二)问题探究 1.分析1—4段。 文章前4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写了黄文秀回家探病,返回防洪,不幸遇险。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黄文秀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也为后文的发展做铺垫。 2.分析“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部分。 (1)黄文秀进村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明确:到贫困户家摸底。 (2)黄文秀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困难:①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不易。②村民的不信任语排斥。克服方法:①写日记给自己鼓劲。②请教村里的老支书。③坚持不懈地上门,帮村民干活儿,学桂柳话。 (3)在黄文秀的努力下,扶贫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明确:①逐一走访村里的贫困户,汇成了一份贫困户分布图。②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百坭村发展的产业———砂糖橘产业。 3.分析“我心中的长征”部分。 (1)“驻村满一年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000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黄文秀心中的“长征”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百坭村崎岖的山路,这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 (2)为了百坭村能够脱贫,黄文秀做了哪些工作? 明确:①产业发展方面:劝说班统茂做砂糖橘产业带头人;请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建电商服务站。②党组织建设方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百坭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