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6508

岭南版(2024)七下 欣赏新学期第1课《画中有话:土地上的人民》课件(26页+内嵌多个视频)

日期:2025-02-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29428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岭南,多个,内嵌,26页,课件,画中有话:土地上的人民
  • cover
(课件网) 授课教师:xxxxxxxxx 土地上的人民 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教材 画里有话 导入 摄影师镜头下的农民 土地上的人民———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美国世界粮食奖”被授予 “共和国勋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活 动 一 思考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国农民怎样的精神。 每一粒粮食都值得被尊重 Every grain deserves to be respected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上的人民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新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农民形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 2018年 刘强 中国美术馆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件作品的初衷是为了致敬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作品以“圆梦”为主题,象征着袁隆平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伟大梦想。《圆梦--记“奈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首赞歌。通过这件作品,刘强成功地将袁隆平院士的伟大精神和生命追求融入雕塑之中,使其成为了一件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写实与抽象结合:作品采用写实手法刻画了袁隆平面带微笑的面容,生动地展现了他亲切、和蔼的形象。同时,雕型主体被有意抽象放大,象征他的身躯像大地一般,能承载万物。 ·对比与张力:人物身体上刻有稻穗,与瘦削的身形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袁降平不休眠的科研精神。 ·环境象征:雕塑右侧由水波纹和海浪构成,中间是稻田,背后是沙漠,象征袁隆平在盐碱地和沙漠中培育水稻的科研成就,体现了他胸怀天下、造福于民的价值观: 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农民获得解放,土地上的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站上了历史的舞台最后一个解放的农民,是哪个地方的 西藏 画里有话———土地上的人民 千年土地翻了身 (油画) 现代 董希文 中国美术馆 作品内容 :画面中蓝天之下的雪山前人们后仰着身体拉着牦牛在辛勤耕耘。 作品背景 :《千年土地翻了身》是1963年画家董希文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画家笔下的农民形象 千年土地翻了身 (油画) 1963 董希文 中国美术馆 碧蓝的天空 高耸的雪山 农民姿态后仰 牦牛昂首奋蹄 画中有话 ———构图 对角线构图+放射性透视-场面壮———有冲击力、动感十足———组合紧凑、疏密有致… 千年土地翻了身作品分析 整体评价:董希文可说是最早关注西藏题材的油画家。他曾先后三次入藏写生和创作《千年土地翻了身》是继《春到西藏》之后的又一件精品。《开国大典》也出自他的笔下 艺术特色:此幅作品为油画作品,以朴素的画风和真挚的感情表现了西藏农奴翻身做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的喜悦心情。 人物后仰的姿势,牦牛昂首奋蹄的姿态和土地笔触的走向,使画面充满了动感;高耸的雪山和碧蓝的天空,略带寒意却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感受到了西藏不一样的春。 对角线构图以及画中人桃红色的上衣,与画面左下角阴影形成对比,既准确地表达出了高原倾泻而下的阳光,又巧妙地表现出画中人物内心蕴藏的激动、喜悦之情,动人心魄。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了中国农民在艰苦环境中,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画家笔下的农民形象 活 动 二: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从构图、色彩、情感等方面分析这件作品。 作品赏析 整幅画面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温馨,展现了农民在劳动中的快乐和满足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画家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画面的中心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农民,她正站在一个简易的木制称重台上,双手扶着称杆,专注地称量着一袋稻谷。她的表情自然、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