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6522

20 外国诗二首 教案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23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外国,二首,教案
  • cover
20* 外国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新课导入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一帆风顺,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苏轼也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么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或许可以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作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离。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面对挫折,要沉着冷静,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第二部分:迎接新的未来,过去变为“亲切的怀恋”。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规律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为什么当被“生活欺骗”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明确: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应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3.既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为什么“现在却常是忧郁”? 明确:“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指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是生活中常常有挫折、失意、痛苦、悲伤,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现在却常是忧郁”。 4.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这两句诗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那些痛苦的。 5.面对逆境,诗人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结合写作背景)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来临。 6.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般的诗歌中都有比较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 (三)写作特点 寓理于诗,直抒胸臆。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短短几句,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中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口吻和娓娓诉说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以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