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3 我多想去看看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上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愿望。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 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 审美创造: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 元素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多元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重点 难点 1. 掌握 12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 2. 体会文中 “我”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课前 准备 1. 预习提纲:(1)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尝试认读。(2)向家长了解天安门广场、新疆天山的相关知识。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告、诉”等12个生字和京字头1个偏旁;会写“告、的”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 (出示一组图片:长江、珠穆朗玛峰、海南岛风光、雾凇)“同学们,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它们展示了我们祖国不同地方的美景。大家仔细观察,说说每幅图代表的大概是哪里呀?”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言。 2. 引导交流:“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壮美河山和人文胜迹。那在这些地方中,你们最想去哪里看看呢?为什么想去那里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板书课题: “我多想去看看”,朗读课题,同学们认真听,感受老师朗读时的语气。 朗读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跟读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课题里的‘我’是谁呢?‘我’想去哪里看看?又想去看什么呢?为什么想去看看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察图片,仔细思考后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图片所代表地域的猜测,如 “我觉得有雪山的可能是西藏”。 2. 思考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积极分享理由,如 “我想去海边,因为可以在沙滩上玩沙子,还能看到大海” 。 3. 认真倾听老师朗读课题,跟读课题;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祖国各地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引导交流分享,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课题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 1. 自读指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不要着急,可以向老师或身边的同学请教,一定要把句子读通顺哦。” 巡视学生自读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2. 范读引领: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边听边用铅笔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听完后再结合课文反复认读这些生字。” 范读时声音清晰、富有感情。 3. 知识介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新疆天山、雪莲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里提到的这些地方。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重要地标,那里每天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新疆的天山非常雄伟,山上有洁白的雪莲,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绽放得很美。” 4. 字词检测: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字词,大家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老师请同学来读。” 组织指名认读、齐读、自由读,及时纠正字音,如 “诉” 是平舌音,“京” 是后鼻音等,并指导学生识记,比如分析字形结构。 隐去不带拼音的生字,并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