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7065

【大单元·任务制】4梅花魂 教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964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任务,梅花,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课题:记录童年成长———梅花魂 内容分析:《梅花魂》是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坚强、气节正是老华侨的化身,也是老华侨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细致的描写了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让孩子们能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分爱祖国的情谊。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不难发觉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②语言运用: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 ③思维能力:学习课文“前后照应”“借物抒情”的写法。 ④审美创造: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童年像一艘满载而归的小船,装满了欢乐,装满了泪水,也装满了许许多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事。童年时光机第四站将启动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去品味、去珍藏这份美好。 第三站:子任务之二:记录童年成长 (活动一: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歌曲激趣,创设“梅花”语境 1.播放歌曲《红梅赞》,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梅花魂”。欣赏南京雨花台视频。 3.引导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1.听歌曲,谈想法。 2.朗读课题。 3.组内交流,提出疑问: 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活动意图:在学生听歌汇报环节,可以随着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诗词句。 活动二:整合词串,初识“梅花”意象 一、整合描写“梅花”的词串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梅花魂》这篇课文有 12 个生字,而且有不少的新词,咱们一起来巩固巩固,先来看这组词语,谁来读一读这组新词?注意词语有画面,要把那种画面感读出来。 课件出示: 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老干虬枝 顶天立地 梅花秉性 3.你能不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同时用上这 5 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预设1:朵朵冷艳的梅花,散发着缕缕幽芳,任凭风欺雪压,她的老干虬枝从来都是顶天立地,这就是梅花秉性。 预设2: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虽然也都是一些老干虬枝,但是他却顶天立地。我们中国民族的人民都要学习梅花的秉性。 二、整合描写“外祖父”的词串 1.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词语有温度,谁能把词语的温度读出来? 课件出示: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华侨老人 泪湿腮边 眷恋祖国 2.谁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也同时用上这5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预设1: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每当眷恋祖国时,都会泪湿腮边。 预设2: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泪湿腮边,他是多么的眷恋祖国。 3.思考:你们还记得他为什么泪湿腮边吗?如果把这个内容说上去,也许会更打动人。 预设:眷恋祖国的华侨老人,却漂泊他乡,葬身异国。每当他读到表示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的诗句的时候,都会泪诗腮边。 认真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