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经 典 常 谈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籍。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文学常识 任务一:观目录,分类别 1.古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分为四类,请根据经典内容进行配对。 经:经书,儒家的经典著作 史:史书,大部分都是正史 子: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集: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四书五经 文字学,西汉时称为“小学” 任务二:观内容,辨经典 1.以下是对各经典名著地位的介绍,猜猜这到底是哪一部经典? A.它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B.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它能帮助人们通读古书。 C.它们是古时参加科举时必读的书籍,将孔子的理想主义结合治世的现实主义。 D.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尚书》 《说文解字》 《四书》 《诗经》 任务二:观内容,辨经典 2.以下内容是摘自于《经典常谈》,请说说他们分别出自哪一章? A.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作礼治主义。 三礼 B.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 战国策 C.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思以其道易天下”。 诸子 阅读此书时,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关于文字的二三事 许慎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对书中每个字进行说解。该书保留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而今我们认识商周文字、探询汉以来的字体演变轨迹、研究字音、研究字义都需要研究《说文解字》。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1.造字用字的六个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2.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周易》———此八卦非彼八卦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卦爻辞”来自于占筮的记录)发扬儒家哲学。 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可以辟邪,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八卦是有了筮法之后才有的。商先民用牛骨或者龟甲来断定吉凶,是一种巫术。《周易》原是一部切用的筮书。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尚书》———一波三折发展史 《尚书》大部分都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秦始皇焚书时,伏生私藏《尚书》 汉文帝时,《尚书》才得以流传,被称为《今尚书》《今文尚书》 汉景帝时,从孔子旧居中发掘一些古文经传,便是《古文尚书》 之后引发了今古文之争 后来张霸、王肃伪作《古文尚书》,直到清朝才被证伪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诗经》———断章取义来解读 诗的源头是歌谣。有了文字后将歌谣记录下来,就是最初写的诗。记录歌谣的是乐工,记录的唱本有三百多篇(305),通称为“《诗》三百”。 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逐渐模糊,于是孔子就断章取义,用诗来讨论做人做学问的道理,以达到教化的作用 毛氏《诗传》 大毛氏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氏,在小毛氏手中完成 郑玄《诗笺》 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学说。 任务三:梳理内容,走进经典 《三礼》———礼治天下的理想主义 所谓三《礼》———《仪礼》《周礼》和《礼 ... ...